目的
比较不同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对老年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型股骨髓内钉(PFNA)内固定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康复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2020年1月到2022年10月,纳入了72 例完成6 个月随访的老年(≥60 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3 例,女性49 例,平均年龄(74.46±4.67)岁。所有患者均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根据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分为早期下地组(<48 h)和延迟下地组(>48 h),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视觉模拟(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部骨折愈合的影像学评分。
结果
两组受试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295)。早期下地组受试者的完全负重时间少于延迟下地组(P<0.001);早期下地组术后1、3、6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延迟下地组(P=0.005、0.006、0.005);早期下地组的术后1、3、6月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延迟下地组(P=0.045,P=0.022,P=0.003);早期下地组的术后1、3、6 月髋部骨折愈合的影像学评分显著高于延迟下地组(P<0.001,P<0.001,P=0.001);术后3、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延迟下地组(P=0.006、0.002);两组术后1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302)。
结论
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具有更早的完全负重时间,术后疼痛更轻,具有更好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髋关节功能及更好的骨折愈合结果。早期下地值得临床推广实践。